资讯详情

职业院校应擎起社会培训大旗

发布时间:

2020-01-20


  近期,对于职业院校是否应该承担社会培训任务、在多大程度上承担社会培训任务等问题,业内人士议论纷纷:肯定者援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等,指出开展社会培训是职业院校的法定职责;反对者则认为,职业院校开展的是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共同构成了我国职业教育体系,两者之间不应混沌不分、相互干扰,因此职业院校不应该参与社会培训活动。到底哪种观点更能够取信于民、造福于家、有益于国?

  “社会培训”一词,无论是在正式的官方文件中,还是在百度百科中,都没有明确解释。但分析起来,无非包括两种情况:职业院校面向社会人员开展的技能培训或职业培训;社会培训机构面向社会人员开展的技能培训或职业培训。虽然活动的实施主体不同,但其实质都是一种短平快的职业技能培训,目的是使参训人员在短期内掌握一种职业技能或技巧,便于在未来的人生发展中拥有一技之长,获得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那么,作为一种职业培训形式,社会培训是否不能与实施学历教育的职业院校产生联系?共同构成我国职教体系的职业院校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是否一定不能产生交集?

  开展社会培训是职业院校开展终身教育、着眼人的发展的一种人文关怀。

  进入21世纪以来,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一日千里,终身学习成为一个人立足社会、追求幸福人生的必备条件。结束学历教育、踏上工作岗位,对于每个人的发展来说,仅仅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即使你的能力强、学历高,取得了学士、硕士甚至博士学位,一旦放弃学习,也会逐渐被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淘汰出局。有人说,在踏出大学校门的那一刻,大学知识的3/4就已经过时了,因此终身学习就成为每个追求进步发展的人的必然选择。

  职业院校作为教育的实施者,从为人师者的角度出发,必然尽自己所能、倾自身所学,为需要接受技能培训并依仗这一技能改善生活现状、谋求人生幸福的人提供帮助。职业院校教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主动拿出更多精力,对需要接受培训的人开展社会培训,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展现的是他们的职业素养。

  开展社会培训是职业院校节约人力成本、增加社会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人才!”然而,可以得心应手、派上用场的人才从哪里来?不外乎两种途径。第一,引进。然而,有用的人才是稀缺财富,你想引进、我想引进、他也想引进,必然会推高人才引进的筹码,增加用工成本。同时,一名优秀的人才、一套先进的理念、一种高超的技能,引进之后是否适应本单位的实际,能否毫无阻碍地发挥其特长,也是不可知的事情。第二,培养。培养的人才熟悉本单位情况,能够把学到的理论、技能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结合;培养的人才相对于引进的人才,对本单位的感情更深,更容易留得下、靠得住。同时,单位对培养成本是可控的,可以安排相关人员接受学历教育,也可以安排相关人员接受社会培训;既可以安排单个人接受培训,又可以安排一批人接受培训。

  无论哪一种形式、哪一种规模、哪一种层级的培训,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职业院校,高质量地完成培训任务,满足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可以说,通过社会培训,职业院校能够帮助企事业单位批量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在短时期内形成一个合作无间的工作团队,迅速提升工作效率。这也是职业院校帮助企业节约人力成本、增加社会效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开展社会培训是职业院校加强校企融合、提高教育质量的一种有效途径。

  任何一所学校都会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工作首位,守住并不断优化这条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职业院校要不断适应市场需求、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就要学会与市场共舞、与企业对接,充分挖掘行业企业资源并为我所用。

  技术的发展是永不止步的,而资本的运作力量必然会使先进的仪器设备优先运用于生产一线,职业院校实训条件的更新永远都不会领先于生产一线的高精尖产品。一所学校也永远不能挑战所有的行业企业,把足够多的资金用于更新实训设备。因此,要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要让学生熟悉行业前沿的技术技能,职业院校就必须与企业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资源,保证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够熟悉生产一线的产品和技术。而社会培训正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建立联系的一种重要手段。

  社会培训一方面促进了校企融合,让更多的教师能够走进企业,帮助企业及时解决遇到的技术难题;另一方面提高了教学质量,让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行业变化、企业发展,让学校可以及时调整培养方案,并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指明方向。通过社会培训,企业与学校能够各取所需、互补短板,最终实现合作共赢。

  开展社会培训是职业院校建设科技强国、培养大国工匠的一种实现方式。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近40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科研实力不断攀升、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高铁出口、神舟飞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成功等,无不标志着我国正在由科技大国向科技强国稳步迈进。然而,科技成果要想转化为科研产品,离不开各级各类技术工人;要建设科技强国,必然要培养大国工匠。

  可能有人会说“社会培训产生不了大国工匠,大国工匠只能产生于生产一线”,但不能否认“社会培训可以为大国工匠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能够形成数额庞大的人才队伍”。而人才基数的增加,必然会为大国工匠的产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更加肥沃的土壤。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蓄势待发,一些重大的颠覆性技术创新正在创造新产业、新业态。职业院校必须具有全球视野、把握时代脉搏,通过各种人才培养方式,肩负起“面向社会生产第一线培养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无论是从职业院校自身的建设发展来看,还是从对单个人的人文关怀来看,抑或是从经济的发展、祖国的富强、民族的兴旺来看,职业院校都应该义不容辞地擎起社会培训这面大旗,在推进科技进步、培养大国工匠的道路上不忘初心、阔步前行。

  (摘自:《中国教育报》2017年3月28日 作者:鲁彬之,单位:山东省滨州职业学院现代职业教育研究工作室)